新殖民時代來臨 你打算如何被奴役?
為什麼歐洲年輕人要反全球化?全球化帶來什麼樣的生活?WTO如何掌控、改變人們的生活?
這部反WTO的影片解釋了部分原因。
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擁有148名成員,其成員佔了全球貿易的95%。
『世貿、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組織並被列為全球3大經濟支柱,是自由市場、公平貿易的推手。』
這句話離事實有多遠?
WTO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商業貿易者",而非一般群眾或生產者。
WTO的政策以保護美國、歐盟的商業利益為主,而非全球環境、經濟發展、人們的工作與收入。
在WTO的政策下,亞洲的幾百萬農民被迫放棄他們的土地和種植、農產品。
在WTO的政策下,非洲從北到南,幾百萬人失業,土地被以自由貿易的藉口交給了大企業享用。
而拉丁美洲,在WTO的政策下,外國瓶裝水公司大量收購水資源土地,水源被掌控,水費價格飆漲至幾倍,貴到人們無法負擔得起基本的飲水。
在過去 4年來,富有國家不但沒有兌現它們在卡達爾多哈會談(2001年世貿部長會議)的承諾,減少農業補貼,反而變本加厲增加了補貼,導致發展中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無視世貿倡議的公平貿易。
信手拈來的例子,就是歐洲的食糖工業。
在歐盟農業補貼計劃下,如今歐洲已經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的食糖出口國,但卻害慘了原本的食糖出口國。
目前,因為農業保護和補貼措施,發展中國家平均每年蒙受240億美元(折約907億2000萬令吉)的損失,若轉化為投資和就業損失的話,有關損失是三倍之多至720億美元(折約2721億6000萬令吉)。
咖啡市場,它是繼石油貿易后,全球第二大的商品,每年帶來的經濟總值高達2000億令吉,由在樹上被採擷下來至完成品,期間可被轉手高達150次。
再來看看更早的數據,在20世紀的80年代,咖啡出口的收益約為120億美元(折約453億6000萬令吉),但在2003年卻削減至55億美元(折約207億9000萬令吉),收益少了一半,但實際產量卻大為提高。
自1997年以來,咖啡價格不斷滑跌,跌幅接近50%,發展中國家的2500萬名咖啡農民的收入頓時陷入危機,一些農民因而破產。
這些農民大多來自巴西、哥倫比亞和越南,接下來還有印尼、墨西哥、印度、象牙海岸、埃塞俄比亞、危地馬拉、烏干達等。
吊詭的是,全球咖啡行情下跌,但消費者卻無法享有便宜咖啡,咖啡零售價反而高企不下。
另一方面,先進國家的咖啡經濟卻蓬勃發展,每年帶來800億美元(折約3024億令吉)收益,比較在1990年時僅為300億美元(折約1134億令吉),翻了接近三倍。
若果以美元來計算的話,窮國農民在 1美元的咖啡銷售中所得收入不會超過 1美分,即使是採購商、加工商和出口商,也只能分到零售價的 1%至2%,大部份的收入都跑到咖啡焙炒商和零售商手裡。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情況出現?
原來咖啡豆無法久存,所以農民在採擷咖啡豆之后就急于出售,即使是買家所出的價錢低于生產成本。
咖啡行情大跌,造成農民的收入更少,為了維持生活,農民種植更多咖啡以作彌補,但在產量一再增加下,咖啡行情一跌再跌,窮國農民于是陷入這種惡性循環的泥沼之中,無法脫身。
全球 6大咖啡焙炒商控制了50%的咖啡市場,貧窮的農民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只能任人魚肉。
- Nov 14 Tue 2006 11:00
WTO 被奴役的自由 No WTO!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