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5年英國恐怖炸彈攻擊之後,北愛爾蘭也發生暴動。
北愛爾蘭新教徒9月10日與警方在貝爾法斯特發生沖突。新教徒在混亂中用自 動武器、自制炸彈和磚頭襲擊防暴警察和天主教徒。當天,有7名警察和2名平民受傷。
700多名新教徒在貝爾法斯特東部與警方發生沖突,其中6名警員被手榴彈和榴霰彈所傷,不少汽車遭到掠搶和焚燒。


北愛爾蘭的問題最早可追朔至西元1169年,英王亨利二世率兵征服由克爾特人(Celtic)建立的愛爾蘭開始。
十六世紀,英王亨利八世創立英國國教(the Anglican Church),自任為英格蘭教派之主;並欲將英國國教(新教)推行至愛爾蘭,但愛爾蘭地區仍信奉羅馬公教(舊教),雙方因此產生隔閡與衝突。之後英國鼓勵新教徒移民愛爾蘭,目的希望愛爾蘭人效忠英國王室、熟習英國文化與法律、信仰英國國教,卻使宗教問題和政治結合,成為英國與愛爾蘭間的主要衝突來源。

1541年,亨利八世自稱為愛爾蘭王,率兵入侵
1603年控制愛爾蘭全島。清教徒革命期間,克倫威爾發動對愛爾蘭及蘇格蘭地區的侵略行動。
1650年之後,由於政治主導權握於英國國教派手中,許多信奉羅馬公教的教士、百姓皆遭到歧視與迫害。隨著愈來愈多的新教徒移居至愛爾蘭北部厄斯特地區(Ulster)
1782年英國王室准許他們成立議會機構。
1802年英國正式併吞愛爾蘭,成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王國」,雖然愛爾蘭在英國國會中擁有席次,其代表卻沒有一個是羅馬公教徒,自然更加引起愛蘭人民的反感。


十九世紀中期,愛爾蘭的激進份子開始鼓吹獨立自治運動,希望英國王室能給予愛爾蘭在內政上的自治,然而這樣的請求接而連三遭到失敗。
1905年,愛爾蘭天主教民族主義份子組成新芬黨(Sinn Fein),為愛爾蘭最大政黨,並與新教徒支持的聯合黨互相對立。由於英國人對於愛爾蘭人提出的獨立訴求都採取嚴厲鎮壓,使愛爾蘭人民大為反感
1918年時自行成立臨時政府,宣布獨立
1919年愛爾蘭共和軍(Irish Republican Army, IRA)成立,企圖以武裝暗殺方式爭取獨立。
1921年英愛雙方簽訂〈英愛條約〉,結果造成愛爾蘭南北分治,引起了民族主義者的不滿。
1949年愛爾蘭南部脫離英國,成立愛爾蘭共和國,英國拒絕歸還北愛爾蘭地區的土地,並訂定許多歧視天主教徒的規定:取消比例代表制、重劃選區、限制選舉權、特別權力法案等等。
1968年天主教徒發起民權運動,成立北愛爾蘭民權協會,爆發大規模流血衝突,史稱「血腥禮拜日」(Bloody Sunday)。
1972年英國根據〈北愛爾蘭法案〉,成立北愛爾蘭辦公室,北愛事務大臣主管政治、憲政及治安問題。
1972年後,英國曾四度提出解決北愛爭議的方案,卻無法有效處理雙方的分歧,北愛爾蘭依舊處於流血與暴力之中。
1985年,英國與愛爾蘭簽署「盎格魯—愛爾蘭協議」,給予愛爾蘭政府在一些關於北愛的事務上一個代表天主教徒的諮詢角色。之後,暴動、鎮壓、衝突仍是不斷,時常造成彼此之間緊張的氣氛。
1993年,英國首相梅傑與愛爾蘭總理雷諾得發表了「唐寧街宣言」,為一份共同發布的主動性和平宣言。之後美國也加入了北愛和平問題的紛爭行列;北愛爾蘭依舊處在開火、停火、開火、停火的重覆之中
1998年〈北愛和平協定〉出現,這一連串自古以來的動亂似乎才告了一段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yuraw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